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博氏疏螺旋体:神经莱姆病是由博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这是一种螺旋状细菌。博氏疏螺旋体包括多种不同的亚型,但最常见的是博德氏疏螺旋体。
2.蜱传染:这种病原体主要通过黑脚鹿蜱(也称为伊克斯硬蜱或鹿蜱)叮咬传播。这种蜱通常在草地、森林和灌木丛中发现。蜱在吸血过程中,将博氏疏螺旋体传染给宿主,从而导致感染。
3.传播途径:当蜱在吸血时,博氏疏螺旋体会从蜱的唾液腺进入人体。一个蜱需要在皮肤上附着36到48小时才能有效传播病原体。及时发现并移除蜱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4.感染阶段:博氏疏螺旋体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到全身。未及时治疗的感染会逐渐发展,影响神经系统,引发神经莱姆病。初期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红斑、疲劳、头痛、发热等。如果不加以控制,病菌可进一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导致严重的神经学症状如面瘫、脑膜炎、脑炎等。
5.地理分布:神经莱姆病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某些地区较为常见。在这些地区,黑脚鹿蜱和其他携带博氏疏螺旋体的蜱数量较多,使得人群暴露于感染的风险更高。
在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以及定期检查身体是否有蜱是减少神经莱姆病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铭记这些信息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此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