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兴奋性神经递质
功能: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增加神经元的膜电位,使其更容易达到动作电位的阈值,从而促进神经信号的传导。
常见种类:谷氨酸是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他例子包括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时,会导致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流入细胞内,从而导致除极化现象。这种除极化使得神经元更接近动作电位的触发点。
2.抑制性神经递质
功能: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降低神经元的膜电位,使其不容易达到动作电位的阈值,从而抑制神经信号的传导。
常见种类:γ-氨基丁酸(GABA)是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大脑中发挥重要的抑制作用。另外,甘氨酸也是一种常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在脊髓中发挥作用。
作用机制:当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结合时,会导致氯离子或钾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流入细胞内或钾离子流出细胞外,从而导致超极化现象。这种超极化使得神经元远离动作电位的触发点,从而抑制神经元的激活。
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确保适当的神经活动和信息传递。过度的兴奋性或抑制性都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或焦虑症等。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对于正常的神经功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