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定义与来源: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种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对于特定抗原有着独特的识别能力。
通过融合瘤技术,将特定抗原刺激小鼠B细胞后,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生成能够无限增殖且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应用领域:
癌症治疗:如曲妥珠单抗(Herceptin)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自身免疫疾病:利妥昔单抗(Rituxan)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通过靶向CD20蛋白抑制过度活跃的B细胞。
感染性疾病:帕利珠单抗用于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特别在高风险婴儿中减轻病症。
诊断:单克隆抗体可以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染料,用于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测。
3.制备工艺:
利用杂交瘤技术或重组DNA技术,将抗体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大规模培养,最终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
每一批次生产都需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包括检测抗体纯度、活性和稳定性。
4.优势与挑战: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能精准地靶向特定病变细胞或病原体。
制备过程复杂且昂贵,需要精确的技术和设备。
可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如过敏或抗体依赖增强效应,需在临床使用中谨慎评估其安全性。
单克隆抗体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广泛,已成为许多重大疾病治疗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