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来源:
红芍:红芍来自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白芍:白芍则来自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栽培变种的干燥根。
2.性味归经:
红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
3.功效:
红芍:具有活血散瘀、清热凉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瘀证,如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等。
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证,如眩晕、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腹痛、泄泻等。
4.应用:
红芍: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瘀血阻滞引起的疾病,如瘀血头痛、胸胁疼痛、疮疡肿毒等。
白芍: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肝脾不和所致的疾病,如肝郁脾虚、筋脉拘急、腹痛腹泻等。
红芍和白芍在机理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性味和功效不同,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