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发生机制: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形成微小的结核结节,这些结节可以长期稳定存在。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结核杆菌会重新活跃,导致继发性感染。
2.高危人群: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营养不良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更易发生继发性肺结核。据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发生结核病,其中大多数为继发性结核。
3.症状表现:继发性肺结核常表现为持续咳嗽、咳痰、胸痛、夜间盗汗、体重减轻和低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痰或呼吸困难。
4.诊断方法:通过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学检测等方法,可以确诊继发性肺结核。痰涂片检查阳性率约为50%-70%,而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特征性病变。
5.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以防止耐药性的发生。通常疗程为6至9个月。
预防继发性肺结核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