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应如此。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生物钟稳定,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理想温度为18-22摄氏度。
使用耳塞、眼罩或白噪音设备来阻隔外界干扰。
3.避免刺激性饮食和饮品:
避免在睡前4-6小时内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这些物质会干扰睡眠。
晚餐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选择轻便营养的食物。
4.限制午睡时间:
午睡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内,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影响夜间睡眠。
最好在下午早些时候小憩,而不是靠近晚上的时间段。
5.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但应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剧烈运动。
体育锻炼有助于释放压力,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6.建立积极的睡前习惯:
睡前1小时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听音乐、冥想等,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可以尝试温水浴或简单的瑜伽练习以放松身心。
7.避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如果30分钟内无法入睡,应起床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直到感觉困倦再回到床上。
长时间躺在床上反而会增加焦虑感,进一步恶化失眠问题。
8.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上述措施无效,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排除潜在的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短期使用药物治疗,但不建议长期依赖助眠药物。
严重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调理措施至关重要,以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