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饮食调节: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每天保持在总能量的45-60%,避免高糖食品如甜点、含糖饮料等。
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纤维,可以通过全谷物、水果和蔬菜获得。
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豆类等有助于缓慢释放糖分,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2.定期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尽量坚持每周5天以上。
加强肌肉锻炼,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3.体重管理:
保持健康体重,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
通过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逐渐减重,如果超重或肥胖,每月减重不超过1-2公斤为宜。
4.监测血糖:
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目标值应控制在6.5%以下。
留意身体变化,如视力模糊、频繁口渴、皮肤感染等症状,及时就医。
5.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完全戒烟;酒精摄入应适量,男性每天不超过2杯,女性不超过1杯。
保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应在7-9小时,长期缺乏睡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
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将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