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立即诊断和评估
医源性胆道损伤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中,例如胆囊切除术。术后若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或腹胀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胆道损伤。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及磁共振胆管成像对确诊有重要作用。
2.初步处理
一旦确定存在胆道损伤,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和减轻症状。可通过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以及引流方式来稳定病情。必要时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以明确损伤部位,并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初步修复,如置入支架。
3.手术修复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外科手术修复方案。具体包括:
对于小范围的胆道裂口,可进行直接缝合。
若损伤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胆肠吻合术,即将胆管与肠段重新连接,确保胆汁排出通道。
在某些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肝移植。
4.术后管理和随访
术后须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功能评估。注意预防胆漏、狭窄及胆管炎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干预。
医源性胆道损伤需多学科合作管理,包括外科医生、消化科医生以及影像学专家。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