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饮食管理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每日摄入总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设定,并分配到三餐和加餐中,避免血糖波动。建议主食以全谷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为主,如糙米、燕麦等。
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帮助延缓葡萄糖吸收,推荐多食用蔬菜、豆类和坚果。
限制高脂肪和高盐食物: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高盐饮食则可能导致高血压。
2.运动锻炼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持续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避免剧烈运动引起血糖过低,特别是在空腹状态下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分补充物。
3.血糖监测与药物依从性
根据医生指导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了解血糖控制效果。
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若使用胰岛素则需掌握正确注射方法及剂量调整原则。
4.心理调节与压力管理
长期慢性疾病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应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与家人朋友分享状况及情绪。
5.并发症筛查与护理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底、足部和肾功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和糖尿病肾病。
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伤口感染,尤其是足部的小损伤。
6.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学习食物选择、运动方案设计和急性并发症处理,如低血糖发生时及时摄取含糖食物。
保持规律生活习惯和积极心态,在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执行个性化管理,可以有效应对糖尿病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