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心理因素:
儿童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矛盾或生活环境变化时,容易导致情绪紧张,这可能直接反映为睡眠时的牙齿磨动。这是因为精神过度兴奋会使肌肉在睡眠中也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状态,从而引起磨牙。
2.牙齿发育:
在乳牙与恒牙交替阶段,牙齿逐渐萌出或排列尚未完全适应,可能会刺激儿童下意识地通过磨牙调节牙齿间隙。这种情况常见于3至6岁以及6至12岁的儿童。
3.寄生虫感染:
某些肠道寄生虫,例如蛔虫或蛲虫感染,会引起夜间磨牙。这是由于体内寄生虫分泌毒素,刺激神经系统,引发无意识的牙齿动作。
4.营养问题:
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钙或镁,可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异常兴奋性,从而诱发磨牙行为。这在饮食单一或挑食的儿童中较为常见。
5.其他病理因素:
有些较少见的原因包括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呼吸道问题,可能造成睡眠质量下降,进一步诱发磨牙。下颌关节紊乱或牙齿畸形也可能是潜在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的应对措施包括:
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儿童释放压力。例如,采取倾听、陪伴和用游戏形式缓解情绪。
确保均衡饮食,补充足够的钙、镁等矿物质,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带孩子看牙医评估牙齿发育情况。
如有怀疑寄生虫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粪便检查和驱虫治疗。
若伴随其他症状,如打鼾、呼吸暂停或持续头痛,则需要尽早就诊,排查潜在疾病。
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磨牙的频率和强度,如长期且严重,应及时寻求医学建议,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