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监测体温
使用可靠的体温计定时测量体温。成人腋表温度如果超过37.3℃,定义为发热,而38.5℃以上则属于高热。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者反复波动,应引起重视。
2.保持水分充足
发烧和出汗可能导致体液流失。建议多饮温水,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同时帮助排除毒素。避免饮用冷饮或含咖啡因的饮品,以免加重症状。
3.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低于38.5℃,可尝试物理降温。例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促进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皮肤,因为酒精容易挥发,可能导致皮肤过冷或刺激。
4.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体温超过38.5℃且伴随明显不适时,可按照医嘱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不可滥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剂量要求。
5.注意室内环境
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对着风口吹风。室温保持在18-24℃为宜,湿度建议维持在40%-60%。夜间睡觉时应选择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被褥。
6.观察其他症状
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闷、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另外,若属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也应尽早联系医护人员。
通过合理的护理和积极应对,大部分新冠病例的症状会逐渐缓解。但需要警惕病情恶化的可能,密切留意身体的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