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生理性因素
儿童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代谢产热量高,容易导致夜间出汗。
睡眠环境温度过高、空气不流通或盖被过厚也会导致出汗增多。
活动量大或白天摄入辛辣、热量高的食物,可能造成体温调节负担加重。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磷代谢,使骨骼发育异常,同时可能引起盗汗,即睡眠中出汗较多。
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日光照射不足或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者。
3.感染性疾病
某些急慢性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结核病等,可引起夜间出汗。
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与单纯生理性出汗不同。
4.甲状腺功能亢进
虽然甲亢在儿童中较少见,但仍需注意。甲亢时,代谢率增加,可能出现易出汗、心跳加快等表现。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部分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夜间体温调节可能失衡,从而导致多汗。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6.其他病理性原因
如心脏疾病或低血糖等问题,也可能引起睡觉时全身出汗,但通常伴有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心慌、乏力等。
若孩子夜间出汗并无其他异常表现,可首先从睡眠环境和生活习惯入手调整;但如有反复大量出汗、体重下降、乏力或其他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查体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