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疾病本质及可能性
抑郁症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同类型,部分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再符合诊断标准。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复发风险或慢性进展趋势。这种差异与遗传背景、脑部神经递质紊乱程度、家庭支持及外界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2.治疗方法的作用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平衡,并在一定时期内帮助缓解核心症状。约7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有良好反应。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通过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对改善抑郁症状效果显著,尤其对轻中度患者更为适用。
综合干预:运动疗法、作息调整、饮食健康等生活方式管理被证实能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复发风险。
3.复发率及长期管理
临床数据显示,在首次抑郁症发作后,即使治疗成功,仍有约50%的患者可能在未来5年内复发。持续管理尤为重要,包括定期随访、保持规律生活、避免过度压力以及识别早期复发信号。
4.影响根治的因素
病程长短: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患者康复可能性更高。
治疗依从性:按医嘱完成治疗周期者效果更稳定。
个体心理韧性: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强大的社交支持体系有助于长期稳定。
抑郁症虽然具有一定复发性,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加上个人努力,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建议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求助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