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因素分析
青春期男孩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睾酮分泌增加。这种激素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情绪,使得行为容易冲动或暴躁。
睡眠不足可能加剧情绪不稳定。据研究,青少年每天需要8-10小时的睡眠,但许多孩子实际睡眠时间较少,进而导致大脑调控情绪的能力下降。
2.心理和情感需求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希望争取更多独立性。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可能引起反感,从而表现出暴躁的态度。
青少年容易因为学习压力、同伴关系或身体形象等问题产生焦虑。这些未被表达出来的情绪可能以愤怒的形式爆发。
3.家庭沟通策略
保持耐心倾听,避免采取训斥或责备的方式。采用开放式提问,例如“最近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可以鼓励孩子表达情感。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通过协商而非命令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其感受到被尊重。
4.适当提供运动和社交机会
运动可有效调节情绪。建议青少年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如跑步、球类运动等。
鼓励参加健康的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同龄人关系,可增强其心理支持和情绪控制能力。
5.评估潜在问题
如果暴躁情绪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影响生活,需警惕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对情绪问题进行科学评估和干预。
性情暴躁可能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但同时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信号灯。通过理解、陪伴和适当干预,可以帮助其更顺利地度过这一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