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作息和饮食:
每晚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削弱大脑对情绪的调节能力。
坚持均衡饮食,特别是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坚果,以及富含B族维生素和镁元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和香蕉,这些营养物质与神经递质功能密切相关。
避免摄入过量咖啡因和酒精,它们可能加重焦虑和情绪波动。
2.身体活动调节: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骑车。运动能够促进内啡肽的释放,从而缓解负面情绪。
适当练习瑜伽或冥想,每次10-20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降低皮质醇水平。
3.心理调整技巧:
使用深呼吸法平复情绪,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4秒,重复3-5次。
尝试记录情绪日记,分析情绪波动的触发点,有助于认识自己情绪变化背后的原因。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方式调整思维模式,例如将负面事件重新框架化,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
4.建立社交支持:
定期与值得信赖的亲友交流,分享感受。倾诉可以有效缓解情绪压抑感。
如果感觉严重孤独或者内心不能舒展,可以尝试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活动,拓宽社交圈子。
5.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情绪问题持续超过两周且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根据评估结果,可能需要短期服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但必须严格遵医嘱。
保持规律生活习惯、合理管理压力源,并关注自身情绪变化是关键信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