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哪些缺点

2025-05-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用于切除胃肠道内表层病变的微创手术,尽管其在治疗早期癌症和息肉方面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出血风险:EMR可能导致术中或术后出血。虽然这种情况通常可以通过内镜处理止血,但在部分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2.穿孔风险: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消化道壁穿孔,尤其是在处理较大或复杂病变时。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有时可能需要外科干预。

3.复发率:相对于其他更彻底的切除技术,如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MR可能存在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尤其是在处理较大的病变时。

4.完整切除难度:由于EMR主要适用于较小的病变,对于较大或不规则形状的病变,可能难以实现完整切除,从而影响长期效果。

5.限于表浅病变:EMR适用于浅表病变,不能有效处理浸润较深的病变。对于深部浸润性病变,可能需要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6.狭窄风险:在食管、结肠等狭窄部位进行EMR后,可能出现瘢痕形成导致的狭窄,需要定期监测并可能需要扩张治疗。

EMR作为一种微创的内镜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特定条件下仍是治疗早期胃肠道病变的有效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病变特征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