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创伤应激反应:骨折导致的创伤会引起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继而引发大量出汗。这种情况通常是手术早期常见的生理现象。
2.疼痛与不适:骨折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可能伴随疼痛,而疼痛本身会通过刺激交感神经,使出汗增加。同时,睡眠中如果体位不佳或患肢受到压迫,也可能诱发出汗。
3.药物作用:一些用于镇痛或控制感染的药物,例如阿片类止痛药或抗生素,可能导致体温调节紊乱,进而引起出汗增多。
4.低热或感染:如果术后存在隐性感染,如切口部位感染或深部感染,可能表现为夜间盗汗。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也会导致此类症状,需注意是否合并发热等其他表现。
5.内分泌变化:骨折及术后康复期,机体可能出现短暂性的激素水平波动。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皮质醇分泌异常,都会加重出汗现象。
6.体液与电解质失衡:术后恢复期若水分摄入不足、电解质紊乱(如钠、钾缺乏),可能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表现为夜间出汗。
7.环境因素:卧室温度过高、被褥过厚或通风不良,容易造成身体散热困难,从而发生夜间出汗,这属于外部因素干扰。
出现以上表现时,应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如有持续性夜间盗汗或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应警惕潜在感染,并尽快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