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固定每天的睡觉与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研究表明,规律的生物钟有助于身体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这是改善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
2.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对入睡质量影响显著。建议将卧室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避免过冷或过热;关闭电子设备屏幕,减少蓝光刺激;确保房间安静,可以使用耳塞或白噪音装置隔绝外界干扰。
3.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晚饭后尽量避免含咖啡因饮品,例如咖啡、浓茶以及功能性饮料。虽然酒精可能让人短暂感到困倦,但它会扰乱深度睡眠阶段,导致夜间容易醒来。
4.限制午睡时间
午睡虽能恢复体力,但时间过长(超过30分钟)可能干扰夜晚的睡意。午睡最好安排在中午12点至下午3点之间,且以20-30分钟为宜。
5.管理情绪和压力
焦虑和压力是引发失眠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冥想、呼吸训练或温水泡脚缓解紧张情绪,也可以在睡前写下当天的烦恼,以转移注意力。
6.保持适度运动
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瑜伽),可以有效帮助提升夜间睡眠质量。但需注意,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兴奋神经系统。
7.调整饮食结构
晚餐避免高脂肪、高油腻的食物,可以选择易消化且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全谷类、香蕉和牛奶。这些成分有助于身体生成有助于睡眠的褪黑激素。
长期的失眠可能对身体和精神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上述方法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筛查是否存在潜在的睡眠障碍或躯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