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手术后出现肠瘘如何处理

2025-04-3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胃癌手术后出现肠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感染、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处理肠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程度,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1.明确诊断

肠瘘通常表现为腹腔内液体积聚、腹痛、发热以及从引流管或伤口处持续漏出消化液。通过腹部CT扫描、瘘管造影或检测漏出液中的淀粉酶水平可以确诊。

2.控制感染

胃癌术后肠瘘伴随的腹腔感染需要积极控制。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关键,同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当存在明显脓肿时,应采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以清除脓液。

3.维持和改善全身状态

(1)营养支持:静脉营养支持是初期的重要措施,可补充所需的蛋白质、热量与微量元素,防止进一步消耗。如果条件允许,也可逐步过渡到经胃肠外路喂养的肠道营养。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通过静脉补液调整钠、钾、氯等离子浓度,同时监测血糖及酸碱平衡状况。

4.减少瘘口负担

减少瘘口的消化液分泌是促进愈合的重要环节。可以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减少食物对瘘管的机械刺激。对于高位肠瘘,必要时可以施行短期禁食。

5.选择性外科干预

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瘘口长期不能闭合,则需要考虑手术修补。手术时机一般在控制感染和营养状态改善后选择,避免急性期手术增加风险。手术方案包括瘘口缝合、受累肠段切除或局部组织重建。

6.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长期肠瘘治疗会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与患者沟通,帮助其建立信心。同时,在后期康复中指导如何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以减少再次发生风险。

胃癌术后肠瘘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协作过程,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策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