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迅速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早期的导管介入可以有效恢复血流,改善预后。在不能即刻进行PCI的条件下,可使用抗凝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2.血流动力学支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来提高心输出量。对于某些患者,可以考虑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例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或体外膜氧合。
3.严密监测和管理并发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以确保足够的器官灌注。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或急性肾损伤。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液体疗法,避免过度负荷。
4.基础护理与药物治疗:使用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作为长期管理的一部分。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控制心率和降低胆固醇,从而改善长期预后。
及时的医疗干预和全面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急性心源性休克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保持对病情的严密监控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调整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