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血管适应性增强:长期规律的耐力型运动会使心肌变得更强壮,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这意味着在静息状态下,心脏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频繁地跳动来维持必要的血流量,从而导致较低的静息血压。
2.血管扩张效应:运动期间,肌肉活动会产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引起小血管的扩张,提高局部血流量。即使在运动结束后,这种血管扩张效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暂时维持较低的血压。
3.交感神经抑制:运动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而交感神经通常会引起血管收缩和心率加快。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血压也会相应下降。
4.内皮功能改善:定期运动被认为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增加一氧化氮的生成,这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扩张剂,帮助维持低血压。
运动后出现短暂的血压下降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表明心血管功能的良好适应。如果血压显著偏低且伴有头晕或乏力等症状,可能需要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