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脱水:体内缺乏足够的液体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下降。建议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成年人通常需要约2-3升水。
2.营养不足:缺乏某些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和叶酸,可以导致贫血,从而引发低血压。确保饮食均衡,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慢性病: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也可导致持续性低血压。这些情况下,需要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控制基础疾病。
4.药物影响: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或利尿剂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如果怀疑药物为原因,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5.运动过少:长时间不运动可能导致循环系统功能减弱,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可以帮助提高血压水平。
6.姿势性低血压:即从坐或躺的姿势突然站立时出现的低血压,建议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以防止血压骤降。
针对上述因素,持续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非常重要。一旦发现低血压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晕厥、疲劳或视力模糊,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严重的健康问题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锻炼,有助于调节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