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内镜下检查:需要通过内镜检查确定出血位置及严重程度。内镜可以提供直观的视野,以便精确定位出血点。
2.止血钳准备:选择适合的止血钳,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调整止血钳的大小及形状,以便有效夹闭出血的血管。
3.夹闭血管:在内镜的辅助下,小心地将止血钳放置于出血部位,确保准确夹住出血的血管或组织。通常需要确保止血钳的力度足够达到止血目的,但同时要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
4.观察效果:夹闭后须观察止血效果,如继续出血,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止血钳的位置或考虑其他止血方法,如电凝或注射止血药物。
5.术后监测:进行止血处理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以确保没有再次出血并评估整体恢复情况。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并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合的止血措施,以防止并发症和确保疗效。出血量大或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应及时考虑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