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便血的常见原因:
痔疮:这是导致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伴随排便时疼痛或发现鲜红色血液。
肛裂:通常与排便疼痛明显相关,多数出现在幼儿或长期便秘的情况下。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引起大便带血,同时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
感染性肠炎:一些细菌感染可导致肠道出血,例如志贺菌或沙门氏菌感染。
息肉或结直肠癌:息肉可能为良性,但部分息肉会发展为恶性。如果便血伴有体重下降、贫血、大便形状变细或持续性腹痛,则需高度怀疑结肠癌。
2.与结肠癌相关表现:
出现便血的同时,大便形态发生改变,如变细或混有黏液。
腹部出现胀痛或不适。
不明原因的疲乏、体重快速下降。
化验检查提示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
年龄因素:50岁以上患结肠癌的风险较高,但年轻人也不可忽视可能性。
3.诊断及筛查建议:
对于复发性便血,应强烈建议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若肠镜无法耐受,可选择影像学检查(如CT结肠成像)。
大便隐血试验是一种初步筛查手段,但不能代替肠镜的诊断价值。
任何反复性便血都应尽早就医,通过全面检查排除潜在的恶性疾病,并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