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生理基础:正常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由心脏的窦房结主导。当心脏的其他部位,如心室,提前产生电信号导致额外心跳时,就形成了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见,无症状者约占40-70%。
2.临床表现:许多患者无明显感觉,少部分可能体验到心悸、胸部不适或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休息时更明显,运动时反而减少。
3.影响因素:室性早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压力、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潜在的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或心肌炎也可能诱发室性早搏。
4.诊断评估:如果怀疑有心律失常,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时还需长程心电图监测(如Holter监测)以记录24小时内的心律情况。
5.治疗选择:大多数无症状的室性早搏不需要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医疗干预包括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在某些情况下,射频消融术可能被考虑。
6.生活方式调整:建议降低引起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比如减少咖啡因、戒烟限酒、管理压力,以及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
窦性心律伴室性早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重要的是排除任何潜在的心脏疾病,并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