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湿热下注是中医中的一个病证,通常表现为下焦的湿热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女性的带下增多或男性的前列腺炎等。艾灸可以通过温通经络和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帮助缓解这些症状。
2.具体穴位选择上,常使用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关元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下约3寸;气海在肚脐下1.5寸处;三阴交则位于小腿内侧,距离内踝尖上约3寸。这些穴位能够有效地调节脾胃功能、疏通经络,协助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
3.艾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每次施灸的时间,通常每个穴位持续温灸15-20分钟,每周进行2-3次,连续治疗数周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4.艾灸不仅能够提升局部及全身的阳气,同时通过热力刺激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代谢废物,加速湿热的排出。
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保持环境通风,并避免在空腹或过饱状态下进行。艾灸后要注意避风寒,以防外邪入侵。对于皮肤敏感者,需谨慎操作,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