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评估尿路功能:术后首次尝试拔除尿管前,通常应进行评估,确保患者具备自主排尿能力。如果患者感到排尿不畅或无尿意,可能需要延迟拔除尿管。
2.检查尿路阻塞:由于手术可能造成尿道受压或损伤,导致尿路不通畅。此时可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认尿路是否有机械性阻塞。
3.尝试逐步过渡:对于部分患者,可以采用间歇导尿法,即在一定时间内定期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以帮助膀胱恢复正常功能,从而逐步摆脱尿管依赖。
4.控制感染风险:长期留置尿管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因此需密切监测体温、尿液性质,并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5.多学科协作:必要时,请泌尿外科或康复科医生会诊,探讨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案,例如物理治疗或药物干预以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术后无法拔除尿管的问题需要个体化的处理策略,通过全面的评估和专业的医疗介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