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癌症发病率:研究表明,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确实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癌症发病率。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他们对癌症免疫,而是由于多种涉及生活方式、医疗照护和生物学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
2.生活方式因素:精神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吸烟、饮酒和采用不健康的饮食,这些行为增加了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例如,吸烟与肺癌、口腔癌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3.早期诊断和治疗:精神病患者可能由于社会孤立、自我护理不足或对症状的不重视,导致癌症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这种延迟诊断不仅影响预后,还可能使统计数据看起来混乱。
4.生物学机制: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精神病本身能降低癌症风险,但一些研究提出了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这些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
5.医疗资源和关注:精神病患者常常面临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得不到适当的癌症筛查和预防措施。这也可能导致癌症的数据偏差,使得部分人误解为精神病患者不得癌症。
精神病患者并不因为其精神状态而免疫癌症。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对他们的医疗关注,有助于减少他们的癌症风险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