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病因:
周围性面瘫通常由面神经受到损伤或受到病毒感染引起,例如贝尔氏面瘫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其具体原因可能涉及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
中枢性面瘫则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导致,如脑梗塞、脑出血或肿瘤等,通常涉及到大脑皮层或者大脑半球的损伤。
2.症状表现:
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同侧整个面部的肌肉无力或瘫痪,包括额头、眼部和口角。患者通常无法皱眉、闭眼或露齿微笑。
中枢性面瘫则主要影响面部的下半部分,尤其是口角的运动,患者往往仍能正常皱眉和闭眼,因为控制上半部分面部肌肉的神经路径存在双重支配。
3.受影响的神经部位:
周围性面瘫影响面神经核及以下的神经通路,即从脑干到外周的面神经。这些神经负责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
中枢性面瘫则涉及大脑半球内的神经通路,对面部肌肉的控制通过大脑皮层中的运动区及其向下传导的神经纤维进行调控。
周围性面瘫一般恢复较好,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而中枢性面瘫的症状可能更顽固,因为它常常与严重的脑部疾病有关,治疗需要针对基础疾病并涉及康复训练。了解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正确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