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截瘫是怎么引起的

2025-01-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病情分析:下肢截瘫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影响了腿部和下半身的运动和感觉。引起下肢截瘫的原因包括外伤、疾病和遗传因素。

1.脊髓损伤:在所有病例中,外伤性脊髓损伤是最常见的原因。这类损伤通常由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或暴力行为引起。研究指出,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患者,其中60%至80%与此直接相关。

2.脊柱病变:一些慢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脊柱狭窄或肿瘤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截瘫。数据显示,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是导致非外伤性截瘫的一个重要因素。

3.神经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从而引发截瘫。这些疾病在某些地区的患病率可达每10万人中有50到100例。

4.血管问题:脊髓的血液供应不足,如椎动脉损伤、中风或者脊髓动静脉畸形,也可能导致截瘫。脊髓梗死虽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

5.感染和炎症:感染如脊髓炎、脑膜炎也可引起截瘫。这些疾病可能伴随免疫系统异常或者病毒、细菌感染。

6.遗传和先天性原因:脊柱裂是一种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疾病,它可能从出生就引起截瘫。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痉挛截瘫也可能导致下肢截瘫。

了解下肢截瘫的多样成因有助于早期识别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感知减弱或者活动能力下降,应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诊断和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