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成因:
脑溢血: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而破裂,也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
脑梗:通常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或者由于心脏病(如房颤)使得血栓形成并堵塞脑动脉。
2.症状:
脑溢血:常在活动中突发,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和偏瘫,症状多迅速加重。
脑梗:症状可能逐渐出现,包括突然的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面部不对称等,但通常不会感到剧烈疼痛。
3.诊断:
脑溢血:CT扫描能够迅速显示出血位置和量,MRI也可用于进一步评估。
脑梗:MRI对于早期诊断极为有效,CT在急性期可能无法立即显示缺血部位。
4.治疗:
脑溢血: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手术清除血肿以及预防并发症。
脑梗:重点在于恢复血流,如通过溶栓治疗、抗凝药物,以及改善循环的外科手段。
5.预后与康复:
脑溢血:因出血量和部位不同,预后差异较大,康复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
脑梗:如果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以部分恢复功能,但仍需长期康复治疗。
识别并区分脑溢血和脑梗对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了解其成因、症状和处理方式,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后遗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