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血糖水平:人体在进食后会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血糖,以提供能量。即使没有进食,肝脏仍然可以通过分解储存的糖原来维持血糖水平,从而延缓饥饿感。
2.脂肪代谢: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当短时间内缺乏外部食物供给时,身体会开始分解脂肪以提供所需的能量,这个过程可以减少饥饿感。
3.激素调节:饥饿感受的调节与多种激素密切相关。如胃促生长素通常在空腹时增加,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不进食,其分泌水平也会有所下降。同时,瘦素等其他激素可能会影响饥饿信号的传递。
4.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情绪、压力或专注于某些活动时,可能分散对饥饿的注意力,导致不易察觉饥饿感。
5.个人差异:每个人对饥饿的感知不同。一些人对饥饿信号较为敏感,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迟钝。
这表明,即便一天不进食,身体仍具备多种机制来应对暂时的能量不足。不过,长时间不进食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应当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