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强的遗传倾向。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成员中,该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左右。
2.神经生物学因素: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某些区域,如前额叶皮质和颞叶的体积有所缩小,同时神经递质系统,尤其是多巴胺系统功能失调,与该疾病密切相关。
3.环境因素:妊娠期和围产期的不利因素,如母亲营养不良、妊娠并发症、感染等,可能增加后代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童年时期遭受精神创伤或虐待也被认为可能影响疾病的发展。
4.心理社会因素:包括生活压力、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城市化等因素,被认为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对大脑的应激反应而影响精神健康。
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每种因素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干预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