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确诊与评估:
小年龄阶段的白内障通常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约为每1万新生儿中有3-4例,多由遗传或孕期感染等原因导致;后天性则可能与外伤、代谢疾病或药物使用相关。诊断需要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眼底镜以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晶状体浑浊程度和对视力的影响。
2.手术治疗:
对于导致视力显著下降或妨碍视觉发育的白内障,应尽快采取手术措施。
最佳手术时间:若为单眼严重白内障,建议在出生后6周内进行手术;双眼白内障则一般需在出生后6-8周完成,以免视觉发育延误。
手术方式:通常采用白内障摘除术,具体方法包括吸除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植入。在幼儿阶段,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需根据年龄、眼部条件及医生判断决定,部分情况下会暂时佩戴框架眼镜或接触镜矫正。
3.术后视力康复:
儿童术后视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需要进一步的矫正和训练:
屈光矫正:根据术后屈光状态调整配镜,若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可通过高度凸透镜片补偿屈光力。
遮盖疗法:若为单眼白内障,术后常用遮盖健眼的方法促进患眼的视觉发育,以防弱视产生。
定期随访:术后需定期复查,包括视功能监测、屈光状态评估以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的观察等,以掌握视觉发育情况并及时干预。
4.注意特殊情况:
若白内障伴随全身遗传代谢性疾病,例如21三体综合征或半乳糖血症,则需联合专科医生处理原发疾病,同时评估全身其他器官状况。
小年龄阶段白内障的治疗强调早发现、早手术及长期的术后管理,避免视觉发育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