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胶囊内镜主要适用于小肠疾病的检查。小肠长度约为4-7米,传统内镜难以全面覆盖,而胶囊内镜通过自然蠕动能够完成小肠全程观察,是诊断小肠出血、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肿瘤等病变的重要工具。
2.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内镜检查的患者,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选择。其体积较小,仅约11毫米×26毫米,吞咽过程一般不会造成不适,不需要麻醉或插管操作。
3.胶囊内镜通过高清图像采集,有助于发现早期黏膜病变。如胃肠道息肉、浅表溃疡等,是辅助癌前病变筛查的重要手段。
4.胶囊内镜广泛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研究显示,对传统方式未能定位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胶囊内镜的诊断率可达到60%-90%。
5.用于监测慢性病进展,如克罗恩病患者的小肠病灶范围评估,通过胶囊内镜可以准确判断病情活动程度及治疗效果。
胶囊内镜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例如,存在肠梗阻、狭窄或严重吞咽困难的患者禁用,以免发生卡壳风险;同时,在有心脏起搏器或其他植入金属设备时需谨慎使用,避免干扰。
胶囊内镜对于特定疾病的检测具有独特优势,但非万能工具,需由专业医师综合评估后决定使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