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便秘的常见原因
饮食纤维摄入不足:正常成人每天需要摄入约25-30克膳食纤维,而现代饮食中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往往摄入较少。
水分不足: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毫升,水分不足会让粪便变得干燥难以排出。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从而增加便秘风险。
排便习惯不规律:忽视便意或固定时间未能排便也可能导致粪便在肠道内过久停留。
2.可能的病理性原因
肠梗阻:可能由于粪块、息肉、肿瘤等阻塞肠道,引发腹痛和排便困难,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高度警惕。
肛裂或痔疮:这些问题会引发疼痛,使患者因惧怕排便而进一步加重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部分人群因肠道功能紊乱,出现阵发性腹痛和便秘交替发生。
3.缓解方法
调整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苹果、绿叶蔬菜等,同时注意补充足够水分。
适当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或进行其他低强度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使用通便药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可短期使用,但需遵照医生建议。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以防形成依赖。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选择固定时间排便,避免长时间憋便。
4.就医指征
以下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腹痛剧烈且逐渐加重,或伴随呕吐、发热。
大便中混有血液或颜色异常(如柏油样便)。
长期便秘,伴随体重下降或乏力。
通便后仍有明显腹胀感。
肚子痛和排便困难的情况需要结合生活习惯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或肠镜明确病因,确保治疗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