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损伤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胃腺体减少或消失,通常由长期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该疾病本身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2.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全球超过50%的人口携带幽门螺杆菌,该细菌的感染途径包括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及共享餐具等。研究指出,家庭成员中若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成员感染几率明显升高。
3.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大约10%-2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终可能出现胃腺体萎缩,这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和其他环境风险有关。
4.除了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还可能与长期抽烟、大量饮酒、过度食用腌制食品等生活方式相关。另外,自身免疫反应在某些患者中也扮演关键角色,比如自身免疫性胃炎会导致壁细胞的破坏,引发胃黏膜萎缩。
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降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注意餐具消毒、避免共享餐具等良好卫生习惯,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身体状态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