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早期诊断
乙状结肠黏膜癌在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
对有家族遗传性结肠癌或其他危险因素者,例如长期炎症性肠病,应提早筛查。
检测粪便潜血试验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但不能替代肠镜检查。
2.外科治疗
手术是早期乙状结肠黏膜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一旦确诊,原则上应行根治性切除,包括肿瘤部位及周围淋巴结。
微创技术,如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并缩短康复时间。
3.化学治疗
晚期或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化疗以杀灭残余癌细胞。如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等方案。
化疗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及副作用情况调整。
4.放射治疗
放疗通常用于局部晚期病例,可与化疗联合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或者当手术不可切除时作为姑息性治疗。
5.随访与生活方式管理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尤其是术后前两年,每3到6个月复查一次,之后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至一年。
建议饮食多样化,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同时戒烟限酒。
保持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乙状结肠黏膜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时的病程相关,早诊早治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同时规范随访和健康管理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