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外科
1.药物治疗
抽动症的药物治疗是针对症状较为严重或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氟哌啶醇和利培酮,这类药物可有效减少抽动频率和强度。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氯硝西泮和可乐定,能够缓解部分患者的神经兴奋性。
针对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情况,可考虑使用利他林或阿托莫西汀,但需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调整剂量。
2.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主要用于帮助患者管理情绪,并缓解可能加重抽动症状的心理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通过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抽动行为,学习应对方法,从而减少因紧张或焦虑导致的症状加剧。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有助于降低交感神经活动水平,缓解不自主肌肉抽动。
3.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患者以更加合理的方式代替抽动动作来减少其发生概率。
替代反应训练:鼓励患者在感觉即将发生抽动时,用另一种更隐蔽、不影响生活的动作取代,例如握拳或深吸气。
习惯逆转训练:教会患者识别触发抽动的环境或情境,逐步形成控制症状的能力。
4.环境与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日常生活中的诱发因素,对减轻症状有重要作用。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劳通常会加剧抽动症状。
减少咖啡因摄入,因为可能增加神经系统兴奋性。
建立支持性家庭和社会环境,避免对患者指责或苛责,这种支持能显著缓解心理负担。
5.病情监控与专业评估
定期到神经科、儿科或精神科随访,根据症状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症状较轻且未影响日常生活,应尽量避免过度治疗。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症状可能随时间波动,需要在专业指导下采取个体化的综合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