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肺结节的类型和分级:根据影像学特点,肺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较大的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尤其是直径超过8毫米,或伴有边缘毛刺、分叶征等恶性倾向的影像学特征时,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气管镜主要用于靠近中央气道的结节评估,对周围型结节使用价值有限。
2.随访过程中变化的判断:一般而言,肺结节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影像学,观察其大小、密度、形态等变化。如果结节明显增大、结构发生异常(如出现实性成分),且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明确良恶性,就可能考虑气管镜检查以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
3.患者的临床情况:患者如存在长期吸烟史、胸痛、咯血、体重下降等症状,且结节改变具有恶性可能,气管镜检查的必要性会增加。年纪较大(例如超过50岁)或有肿瘤家族史者发生恶性病变的风险较高,也会影响选择。
4.气管镜检查的适用范围:气管镜检查可以通过直视气道结构进行活检,但主要适用于中央型肺癌或靠近主支气管的病灶。如果结节位于远端肺野,通常考虑经皮肺穿刺活检或高分辨率CT引导下的检查方法。
5.其他辅助检查:在决定是否进行气管镜检查前,还可能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增强CT等方式进一步明确风险分层,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肺结节变化需要全面评估,如无明确指征,并非必须进行气管镜检查,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化情况做出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