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结石的成分:尿结石主要由钙、草酸、尿酸、磷酸铵镁等矿物质组成,其中最常见的是含钙结石(占所有结石的80%左右)。尿酸结石占10%-15%,而磷酸铵镁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则较为少见。
2.成因:尿结石的形成与饮食、代谢异常以及其他疾病相关。高盐、高蛋白、高草酸或低液体摄入容易增加风险;泌尿道感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尿结石。长期卧床或某些代谢紊乱如痛风会显著增加发病率。
3.症状表现:典型症状包括腰腹部或侧腹部剧烈绞痛,这种疼痛可能向下放射至腹股沟或大腿内侧;尿液中可能出现血液;部分患者会有恶心、呕吐或频繁的小便感觉,但又无法顺利排尿。
4.诊断方法:常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及数量;实验室检测如尿液分析可评估感染和结石成分;24小时尿液收集能帮助了解潜在的代谢问题。
5.治疗手段:小于5毫米的结石通常能通过多饮水自行排出,而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药物、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手术。严重情况下,开放性手术可能成为必要。
6.预防措施:保持每日足够的液体摄入,每天尿量应达2000-2500毫升;限制高草酸和高盐食物,如菠菜、坚果、巧克力等;适量摄取含钙食物,避免钙片过量补充;对于尿酸结石患者,应减少红肉和海鲜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尿结石可能反复发作,应重视日常饮食管理和代谢异常的纠正,同时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以降低再次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