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PH值是影响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肾结石与尿液PH值存在密切关系,例如草酸钙结石和尿酸结石多在酸性环境下形成,而磷酸钙结石或感染性结石(如鸟粪石)往往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生成。
2.正常人的尿液PH值一般在4.5至8.0之间波动,受饮食结构、代谢状况及体内病理状态影响。对于预防肾结石复发,建议将尿液PH值维持在中性偏弱酸性,即约6.0至6.5之间,这既能避免尿酸结石的形成,也不会造成过度碱化引起其他类型结石的风险。
3.对于已经患有特定类型结石的个体,根据情况需要进行调整。例如:
如果是尿酸结石患者,宜通过药物(如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将尿液PH值控制在6.5至7.0。
如果是磷酸钙或鸟粪石结石,则需避免过度碱化,宜将尿液PH值维持在6.0以下。
4.饮食调节对尿液PH值的控制具有明显作用。高蛋白饮食易降低尿液PH值(酸化),而以蔬果为主的膳食模式则倾向于提高尿液PH值(碱化)。适当增加富含碱性成分的水果和蔬菜摄入可有效缓解尿液过酸的问题,但应根据具体结石类型决定饮食策略。
长期监测尿液PH值并结合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对减少肾结石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