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病情描述: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医生回答(1)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涉及严格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效最大化。

1.药材选择与处理:

a.选择优质药材,避免变质、虫蛀等情况。

b.按照医嘱或药方,将药材按比例分配好。

c.对于需要提前处理的药材,如贝母、杏仁等,需要先洗净并浸泡。

2.容器选择:

a.最好使用陶瓷、砂锅或不锈钢锅,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皿,因为金属会与药材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3.水的用量:

a.一般情况下,每剂中药需加水500-800毫升,具体用量可根据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调整。

b.煎煮两次以上的,第一次加水量约为药材的4-5倍,第二次加水量稍少一些,约为药材的3-4倍。

4.浸泡时间:

a.药材在煎煮前需先浸泡30分钟左右,使其充分吸水,便于药物成分的溶出。

5.火候控制:

a.煎煮时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慢煎,通常煎煮时间为30-40分钟。

b.若医嘱要求煎煮时间较长的药材,如乌龟、鹿茸等,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

6.煎煮次数:

a.通常每剂中药需煎煮两次,以保证药效。

b.第一次煎煮后,将药液滤出,将药渣再加水煎煮第二次。两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后即可服用。

7.药液保存:

a.煎好的药液应趁热服用,若不能立即服用,应置于冰箱冷藏保存,但不宜超过24小时。

b.冷藏后的药液需加热再服用,不要直接饮用冷药液。

熬中药的步骤虽然繁琐,但对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容器,精准把握火候和煎煮时间,合理保存药液,都是保证中药效果的重要环节。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