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成分变化:尿液中的一些成分,如细胞、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例如,白细胞和红细胞在尿液中存放时间过长后可能会破裂,导致结果失真;同时,细菌也可能在室温下繁殖,影响尿液的酸碱度及其他指标。
2.温度和光照:尿液应放置在阴凉处,避免直接阳光照射。高温条件下,尿液中的酶活性增强,会加速某些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尿液成分。如果尿液暴露在光线下,尿胆原等物质也会发生降解,影响检测结果。
3.保存容器:尿液保存容器应无菌,以防止细菌污染。普通容器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外界污染,增加检测误差。
4.运输和存储:如果需要将尿液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并使用适当的冷藏措施。一般建议在样本采集后立即进行检测,以确保数据准确。
为了保证尿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应在尿液采集后1-2小时内进行检测。如果确实需要延迟检测,则应采取冷藏保存等措施来减缓尿液成分变化,但最长不应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