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黄疸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肝细胞性黄疸:由肝细胞受损引起,如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肝细胞不能正常处理胆红素,使其在血液中积聚。
溶血性黄疸:由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引起,这会增加未结合胆红素的生成,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如溶血性贫血。
阻塞性黄疸:由胆管阻塞引起,如胆结石、肿瘤等,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胆红素逆流入血。
2.尿液变黄的原因也与体内胆红素水平有关:
胆红素通过肝脏代谢后变为尿胆原并随尿液排出。如果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尿胆原含量也会增加,使尿液颜色变深。
严重脱水、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族)和食物(如胡萝卜、甜菜)也会导致尿液颜色变黄。但这些因素一般不会同时伴有黄疸。
3.相关检查及诊断:
血液检查:测定血清胆红素总量及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
肝功能检测: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包括转氨酶(ALT、AST)等指标。
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和胆道结构,排除阻塞性病变。
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溶血性疾病。
综合来看,尿黄和黄疸多半是肝胆疾病的信号,需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