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么诊断

2024-12-0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持续的、广泛的无视和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其诊断通常依据以下标准:

1.行为模式:患者表现出一种持续的行为模式,该行为模式包括反复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不诚实、操控他人,以及缺乏悔恨的特征。这些行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并贯穿成年。

2.年龄要求:诊断要求个体至少年满18岁,同时在15岁之前已有品行不良的记录。这表明问题行为早期就已经存在。

3.症状表现:至少体现下述五项中的三项:

反复违法活动,这可能表现为多次被捕或其他违法行为。

欺骗行为,比如撒谎、使用假名或欺诈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或娱乐。

冲动性或无计划性行为,无法提前规划生活。

易怒且具有攻击性,经常卷入身体斗殴或袭击事件。

无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例如鲁莽和危险的行为。

一贯的不负责任,包括长期未能维持稳定的工作或履行财务义务。

缺乏悔恨,对伤害、虐待或偷窃行为毫无愧疚感。

4.排除其他精神健康障碍:这些行为不能仅仅归因于其他精神疾患,如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通过详尽的评估和临床访谈来确认。这种障碍对个人及周围人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降低风险和改善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