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足三里:
位置:位于胫骨前嵴外侧,大约在膝盖下方三寸处。
作用:足三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缓解疲劳等功效。
2.承山:
位置: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脚尖着地时,该处出现凹陷。
作用:常用于治疗腰腿痛、痔疮、便秘等症状。
3.阳陵泉:
位置: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
作用:主要用于疏通肝胆经络,缓解急慢性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膝关节疼痛等。
4.三阴交:
位置: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作用:对女性生殖系统健康有益,如调理月经不调、缓解痛经,还可用于改善失眠和焦虑。
5.丰隆:
位置:外踝尖上八寸,胫骨前嵴外两横指。
作用:适用于湿痰引起的疾病,如咳嗽、哮喘、胃病等。
针灸在不同的个体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选择恰当的穴位需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由专业针灸师决定。进行针灸治疗时应确保卫生安全,并由合格的针灸师操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