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血常规:
主要是监测白细胞计数,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因为甲巯咪唑可能导致粒细胞缺乏。
定期检查频率通常为每月一次,具体情况依个体差异而定。
2.肝功能:
检查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因为药物可能引起肝损伤。
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最初几个月内频繁监测,以后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3.甲状腺功能:
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等。
初始阶段可能每4-6周评估一次,确保药物剂量合适并调节治疗方案。
这些检查帮助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副作用,同时确保甲亢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