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急性炎症期:
时间:手术后第1天至第3天。
特征:局部疼痛、红肿,体温可能升高,尤其在手术当天及次日最为明显。
处理:医生会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积极进行伤口护理。同时,患者需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用力排便以减轻疼痛。
2.感染控制期:
时间:手术后第4天至第7天。
特征:炎症逐渐减弱,疼痛和红肿有所缓解,但仍需密切观察可能的感染迹象,如持续高热或伤口流脓。
处理:继续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干燥并进行每日换药。患者应注意饮食,以防便秘加重局部压力。
3.组织修复期:
时间:手术后第8天至第14天。
特征:新生肉芽组织开始填充伤口,疼痛明显减轻,感染风险降低。
处理:定期复诊监测伤口愈合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功能恢复期:
时间:手术后第15天至第30天。
特征:伤口基本愈合,局部功能逐渐恢复,但仍可能有轻微不适感。
处理: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坐姿,坚持健康饮食,防止便秘反复。
整个恢复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变化,按时随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