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判断结石大小
输尿管结石的处理方式与其大小密切相关: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通常有80%以上的自发排出率,可通过多饮水(每日2-3升)和服用解痉药物帮助排石,同时定期复查以确保结石位置移动。
直径在5-10毫米之间的结石,自发排出的概率会有所降低,约为50%-6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药物辅助治疗,同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进行干预。
如果结石超过10毫米,则自发排出的可能性极低,需考虑手术治疗,如输尿管镜碎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
2.疼痛及感染控制
输尿管结石常伴随剧烈绞痛和血尿。如果疼痛严重,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若合并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需要立即就医,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3.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两周未排出的结石,应通过超声、CT或X线检查明确位置和大小,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通过影像学评估是否存在梗阻导致的肾积水,一旦发现,应尽早干预以保护肾功能。
4.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短期内增加活动量(如快步走、台阶运动等),结合大量饮水促进结石移动。但需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疼痛或造成其他风险。
5.特殊情况处理
若患者仅有单侧肾脏、反复尿路感染史、糖尿病或其他基础疾病,输尿管结石的干预需要更加积极严谨,时间不应延误。
输尿管结石长期滞留可能导致感染、梗阻性肾病等严重并发症,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尽早确定治疗方案,并遵循医嘱实施综合管理。